新闻动态
2025-04-13 14:06 点击次数:68
1912年4月10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泰坦尼克号首次启航。这艘船当时是全球最大的海上巨轮,享有“梦幻之船”的美誉,以其豪华和舒适著称。因此,在首航当天,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里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和富豪。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艘享誉全球的豪华邮轮在航行过程中意外撞上了冰山,导致1514名乘客和船员在大西洋上丧生。遇难者中不仅有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还有负责设计泰坦尼克号的托马斯·安德鲁斯。这场灾难让这艘被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永远地留在了海底,成为航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悲剧之一。
然而,命运有时会特别眷顾某些人。有传闻称,当年有八位社会名流和富豪已经买了泰坦尼克号的船票。不过,由于种种巧合,他们最终都没有登上那艘船。
【一、三大名流】
美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西奥多·德雷塞成为首位受益者。
1912年,西奥多·德雷塞凭借《金融家》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界声名鹊起,成为公认的文学巨匠。这部小说是《欲望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崇高地位。德雷塞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那年,德雷塞正好40岁,首次踏上了欧洲之旅。他原本计划回程时乘坐泰坦尼克号,为这次旅程增添一份难忘的记忆。然而,一位英国出版商建议他选择更经济的船只返回,最终改变了他的行程。
西奥多早年的艰辛经历可能影响了他对廉价航班的看法,让他并不介意选择经济舱。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德雷塞的生命。
当德雷塞乘坐"克鲁兰德"号邮轮在海上航行时,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消息震惊了全球。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这位作家,促使他在次年推出个人回忆录《四十岁的旅行者》。
德雷塞在书中描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这艘全新的巨轮沉入深海,超过两千名乘客慌乱逃生,在茫茫大海中绝望呼救。尽管这是作者的虚构描写,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事故情景。幸运的是,德雷塞本人并未亲历这场灾难。
德雷塞在沉船事故中幸存后,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1915年,他发表了备受赞誉的小说《天才》。同年,他利用在家乡特雷霍特收集的材料,创作了引起广泛的犯罪小说《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使他成为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德雷塞一直活到1945年,享年75岁,他的经历正如中国古语所言,祸福相依。
意大利著名发明家吉列尔莫·马可尼也碰上了好运。这位无线电报的先驱在1909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得到了白星航运公司的优待,他们免费请马可尼搭乘泰坦尼克号,享受了一次豪华旅程。
然而,就在泰坦尼克号出发的前三天,马可尼却选择了搭乘“卢西塔尼亚”号离开。他之所以放弃了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旅程,是因为当时他手头还有工作要处理,必须带上一名速记员。而他相中的速记员恰好是“卢西塔尼亚”号的员工,因此他决定改乘这艘船。
马可尼的无线电报技术在那次灾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泰坦尼克号附近有一艘叫加利福尼亚号的船,它多次通过无线电向泰坦尼克号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前方有浮冰。正是这些及时的警报,使得泰坦尼克号能够迅速采取救援措施,最终让七百多人幸免于难。
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当时正专注于处理头等舱乘客的高价私人电报和股票交易指令。他没有时间理会其他事情,因为这些富有的乘客的需求占据了他所有的工作时间。布莱德的工作主要是确保这些重要的通讯能够及时发送和接收,这让他无法分心处理其他可能更为紧急的事务。
由于加利福尼亚号的通讯信号过于强烈,布莱德感到烦躁,未仔细听取对方传达的信息便粗暴地打断了对话,并警告对方不要干涉他的行动。这一行为导致加利福尼亚号的电报操作员关闭了设备,结果在事故发生时未能及时响应并提供援助。
幸运的是,周围的船只及时接收到了求救信号。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和俄罗斯的缅甸号等船只立即以最快速度赶往出事海域,成功救起了超过700名乘客。这些船只的迅速反应成为救援行动的关键,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然而,在事件发生之后,马可尼的公司却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尽管他们试图平息事态,但公众的质疑和媒体的使得这家企业难以脱身。这场风波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还对其业务运营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尽管公司高层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危机,但外界的质疑声并未因此减弱。这场丑闻的持续发酵,使得马可尼的公司不得不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据报道,马可尼公司的一名电报员为了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独家新闻卖给《纽约时报》,故意隐瞒了这一重大消息。这一行为导致马可尼本人被传唤到参议院委员会接受调查,他不得不为自己和公司的清白进行辩护。
马可尼不仅避开了泰坦尼克号的灾难,还在1915年5月成功逃脱了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就在前一个月,他还乘坐过这艘邮轮,而到了5月,这艘船就被德国的U型潜艇击沉了。不得不说,马可尼的命运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似乎他总能从灾难中脱身,但与他有关的船只却难逃厄运。
压轴出场的幸运嘉宾是约翰·莫特。
通常情况下,宗教团体成员与豪华邮轮度假并无关联,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1910年6月,莫特在苏格兰爱丁堡成功举办了一场大型国际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一千两百多名教会代表参与。为了进一步推广这次大会的成果,他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计划进行一次全球巡回宣传。这次旅行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传播会议的核心信息,也是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宗教交流与合作。
正是由于这一关键因素,他成功获得了白星航运公司一位高管的青睐。这位官员不仅认可他的能力,还慷慨地为他和他的团队提供了泰坦尼克号的免费船票,让他们得以登上这艘传奇邮轮。
作为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莫特对物质享受并不热衷。面对对方提供的优厚待遇,他选择了婉言拒绝,转而登上了经济实惠的拉普兰德号。这一决定体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到达纽约后,莫特和同事得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深感震惊。他们觉得能幸免于难,是因为上帝还有任务要他们完成。
【二、五大富豪】
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梦幻之船”,主要得益于它极致的奢华与精致。实际上,白星公司并没有以“永不沉没”作为宣传重点,而是着重强调这艘船堪比凡尔赛宫的豪华体验。
泰坦尼克号的配置堪称顶级,船上设有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图书馆和壁球室等豪华设施,即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大餐厅的地毯厚实得能盖过膝盖,船舱内的艺术品和雕刻更是精致得仿佛法国小特里亚农宫的沙龙。这些奢华的细节吸引了全球富豪,他们争相购票,只为成为这艘巨轮的首航贵宾。
弥尔顿·斯内夫利·赫尔希与妻子是好时巧克力的创立者。尽管当时他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企业会成长为全球顶尖的巧克力制造商,但他已经凭借赫尔希牛奶巧克力块、糖果和果浆等产品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的富豪之一。他的影响力甚至大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城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1912年,赫尔希照例与妻子前往法国度过冬季。据后续披露的资料,赫尔希原本计划乘坐泰坦尼克号返回美国,并向白星公司支付了300美元作为头等舱的订金。
然而,就在计划启程的那天,赫尔希的太太临时反悔了。于是,他们夫妇匆忙改乘了德国的亚美利加号邮轮。这一决定使得赫尔希幸运地避开了海难,最终平安活到了88岁高龄。
和匹兹堡钢铁业巨头、JP·摩根的商业伙伴亨利·克雷·弗里克一样,他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弗里克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工业家、金融家、资本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H.C.弗里克通过创立美国焦炭工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迅速积累了巨额资产,使其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攀升至第二位。这两家企业的成功运作,不仅展示了弗里克的商业才能,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财富地位。
1912年,弗里克和妻子原本计划搭乘泰坦尼克号回美国,并已购好船票。然而,就在登船前夕,他的妻子不慎脚部受伤。弗里克随即陪同妻子前往医院治疗,因此未能按时登船,意外避开了那场致命的航程。
弗里克的成功得益于他妻子的支持,而他的商业伙伴JP·摩根则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机遇取得了成就。
JP·摩根是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常被称作“华尔街的拿破仑”,他的家族在美国金融领域的影响延续至今。如今,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量级企业,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12年,JP·摩根的事业正处于巅峰。他在1907年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的银行系统,并推动了美联储的成立。由于他的商业成就,摩根资本广泛投资于多个行业,涵盖众多公司。其中,拥有泰坦尼克号的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也是他的投资对象之一。
1911年,泰坦尼克号正式下水,国际航运集团的老大摩根亲自到场见证。白星公司为了讨好这位大老板,在船上专门给他搞了个独享的豪华套间。不仅如此,还给他弄了块私人甲板散步,浴缸都特别定制,装了个独特的烟嘴。
泰坦尼克号启程那天,摩根原本计划登船,体验专为他打造的豪华设施。然而,他在法国艾克斯度假时,深深沉迷于当地的晨间按摩和硫磺浴,无法割舍这些享受。最终,摩根决定放弃泰坦尼克号的首航,继续留在艾克斯。
这个决定意外地保住了大富豪的性命。后来,摩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仍然感到后怕,他提到,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命丢了就什么都没了,这番话充分表达了他当时的庆幸之情。正是这个选择,让他得以安享一生富贵,最终在75岁时,于旅途中的酒店里平静离世。
最后一位大亨是阿尔弗雷德·格温尼·范德比尔特,他继承了范德比尔特家族庞大的航运和铁路产业。作为这个商业帝国的接班人,他掌控着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范德比尔特家族在19世纪通过航运和铁路业务积累了巨额资产,而阿尔弗雷德则成为了这个传奇家族的最后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身份不仅代表着个人财富,更象征着美国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一个商业王朝的延续。
与其他创业者相比,范德比尔特家族在美国财富榜上位列第七,其家族成员至今仍在好莱坞和艺术圈中活跃,属于典型的传统富豪家族。
范德比尔特家族的财富根基始于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他通过航运和铁路产业在19世纪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这一家族随后在美国迅速崛起,成为镀金时代的重要势力。阿尔弗雷德·格温尼·范德比尔特一世便是康内留斯的直系后裔,延续了家族的显赫地位。
阿尔弗雷德从年轻时就痴迷于环游世界。刚拿到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他就和几个朋友策划了一场为期两年的全球之旅。即便是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也未能立即返程。直到家人催促他回来处理遗产继承事宜,他才匆忙从日本启程,赶回老家。
阿尔弗雷德的大哥威廉英年早逝,年仅22岁就离开了人世。他的二哥内利因为娶了一个父母不认可的女人,结果失去了继承权。这样一来,阿尔弗雷德就成了家族产业的主要继承人,很快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豪。尽管如此,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因为财富而放弃自己的兴趣。他一直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同时也热衷于四处旅行,享受生活的多样体验。
然而,不幸的是,三年后,他因公出差,带着一名随从登上了开往利物浦的卢西塔尼亚号皇家邮轮。这艘船在爱尔兰科克郡附近海域遭到德国U型潜艇U-20发射的鱼雷攻击,短短18分钟后便沉入大海。
阿尔弗雷德在泰坦尼克号沉船时,面对一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尽管自己不会游泳,还是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让给了她。这一无私举动导致他与船上其他1199名乘客一起遇难,他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
Powered by 看球包app下载苹果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